2020年末,在京城,傳來這樣一個令人驚奇的信息:北京京工服裝集團公司的“京工1961”社區服裝服務門店一舉成功增加到20家,覆蓋到全市重點城區的重要社區……在全球疫情影響下,在網上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實體門店數量紛紛下滑的大環境下,北京京工服裝集團逆勢而上的此番“創舉”,不僅受到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更是受到了北京市領導的肯定。
2020年12月22日,中國紡織大會在山西省太原市隆重召開。在這次大會上,北京京工服裝集團的“京工1961”社區店獲得第九屆全國紡織企業管理創新成果獎并受到表彰。
寒冬之日,筆者與北京京工服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東和總經理朱華誠二位領導進行了深度的訪談交流。
“2020年,國內服裝企業受全球疫情影響很大,這一年,我們開設了10家社區店,截至12月26日,京工服裝集團已在全市開設了20家服務老百姓的‘社區店’,這些遍布在全市重點社區的‘裁縫鋪’,是真正服務了京城老百姓,讓老百姓們在自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品牌服裝直通車的服務’,對此,我們也深感欣慰!”。
北京京工服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耀東的一席話,既耐人尋味又令人振奮!
在紡織服裝圈的業內人士都知道,北京京工服裝集團隸屬于北京時尚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原北京市紡織工業局),旗下擁有深受北京消費者信賴的北京老字號“雷蒙”“伊里蘭”“楓葉”“好學生”等知名服裝品牌,以及高級定制品牌“雷蒙·1940”及融入“燕京八絕”之一京繡元素的“宮溢”品牌。
北京京工服裝集團前身成立于1961年。走過近60年歷程的京工服裝集團,融合了經典品牌厚重的文化積淀,站在新時代發展的路口,在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進程中,如何讓北京的老字號國有服裝集團企業走出一條特色發展之路?在這里,我們把“京工1961”的社區服務給大家做“解密”。
“京工1961”是什么?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中重點提到:要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高生活便利度,規范提升小型服務業,做好網店布局規劃,打造規范化、品牌化、連鎖化、便利化的社區商業服務網絡。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社區商業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北京市領導在調研生活性服務業時明確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路,不斷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堅持連鎖化、規范化、品牌化、服務多樣化方向,打造“北京服務”品牌標志。
在李耀東董事長看來,一個企業的發展,要從學習中找到方向、找準目標、找對路子。在新的歷史時期,國有企業如何更好地傳承好、發展好老字號品牌?京工服裝集團領導班子深入調研、研討,展開頭腦智慧風暴,最終取得一致共識:必須主動求變,積極推進主業轉型升級、推動業態創新。
“結合老百姓所關心的民生問題,延伸品牌服裝的服務鏈條,將服裝制作工藝和技術下沉到社區,以“品牌+服務”的全新服裝運營模式,創新服裝銷售模式和品牌業態,進一步提升品牌服務的影響力,以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樣需求”。這是我們選定的方向和目標,李耀東說。
2017年8月,北京京工服裝集團嘗試延展傳統老字號服裝的經營和服務邊界,探索紡織服裝服務新業態的“京工1961”首家門店,落戶草橋。
“京工1961”,京城的一個紡織服裝社區服務品牌由此應時而生!
“京工1961”如何深耕品牌進社區服務?
從2017年到2020年,三年時間,北京京工服裝集團把“京工1961”社區服務的“社區店”“裁縫鋪”融入首都城市戰略發展,以連鎖經營方式深入推動品牌進社區,截至2020年12月,在全市布局、輻射發展了20家服務門店。
據李耀東和朱華誠兩位領導介紹,短短三年時間,“京工1961”已經形成了以社區服務為核心,以銷售+服務雙輪驅動的社區店連鎖運營模式。
“京工1961”社區店主要以連鎖經營方式,深入推動品牌服務進社區,社區店的裝修改造會結合當地社區社群的特點進行,但都有統一的VI系統,統一的店鋪布置,集團對工作人員進行統一的培訓,自營連鎖店中還有統一的供貨。為了進一步拓寬運營模式,除了自營連鎖,“京工1961”積極嘗試聯營渠道,在選定的社區內,選擇經營成熟、口碑良好、受消費者歡迎的服裝類店面進行合作,將“京工1961”裁縫鋪及定制業務植入對方成熟的線下門店中,通過與之合作店面的業務互補形成口碑,提升客流,達到共贏。目前,京工集團相繼開設了常營店、國展店、北苑店、亞運村店、望京店、團結湖店、安貞店等,推進“京工1961”聯營店戰略布局,把專業的服務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北京京工集團是服裝專業化的大型國有企業,他們對每家“京工1961”社區店,均配有經過統一專業培訓的專業技師和量體師,以其豐富的實踐經驗可提供修衣改衣共120余項服務,同時給店內配備專業縫紉和熨燙設備,所有店鋪服務項目全部實現統一的服務流程、服務標準、收費標準,標準化服務流程也帶動了服務的專業化。
“京工1961”社區服務品牌,背靠京工服裝集團的強大技術資源優勢,凡是社區店內無法完成的修衣改衣業務或定制業務,均有集團技術開發中心的技術指導和支持。京工服裝集團還定期進行專業人員培訓,發揮“傳幫帶”的好傳統,由經驗豐富的服裝師傅,帶著年輕技師“跟學練”,不斷提升服裝專業技術水平,以專業化的服務保證了服務的質量。
“新模式的開創注定是一條不平坦的道路”。如何在創新的路上把“服務做的更好”?為滿足京城老百姓們便利化、多樣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京工1961”社區店不斷豐富店內產品品類,拓寬產品寬度,拓展服務內容,完善“購物一站式”功能,使社區百姓可以“足不出店”就可享受到 “定”“買”“修”“改”等多種服務類項目,真正讓京城百姓體驗到服裝服務的便捷。
“京工1961”服務平臺模式,其他省市服裝企業可復制嗎?”面對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李耀東董事長堅定的說,可以,但是有條件的。
據了解,“京工1961”社區店服務模式,得到了北京時尚控股有限公司黨政領導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社區店在集聚“雷蒙”男裝、“伊里蘭”羽絨服、“好學生”童裝等各類品牌產品業務服務的同時,還引入了北京時尚控股公司旗下的“銅牛”內衣、“京冠”毛巾等多品類產品,豐富店內商品結構,為百姓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
服務,是“京工1961”社區店的重要特色。各店內除提供熨燙、修衣改衣、洗衣、窗簾布藝、服裝定制等傳統便民業務外,還提供舊衣創意改造等多項便民業務。在京城的重點地區,京工服裝集團還通過和京城工藝美術大師進行合作,在“京工1961”引入京繡產品,傳承“燕京八絕”技藝,弘揚傳統民族文化,此舉深受社區居民和消費者喜愛。
“京工1961”的未來價值空間?
思路決定出路。“作為首都的國有企業,要想贏回和拓展市場,亟需在創新服務上進行轉型升級”,李耀東說,近年來,北京京工服裝集團不斷進行探索和嘗試,向外延伸“京工1961”社區門店的功能,如今,這相繼建立起來的20家社區門店,日益受到京城百姓的青睞和歡迎。
京工服裝集團“品牌+”和“服務+”的新業態,正在求新求變中悄然升級,在轉型融合發展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北京市領導在調研京城百姓生活時,給予北京京工服裝集團這樣一句評價:“國企帶了一個好頭”。在李耀東和朱華誠兩位領導看來,這是肯定和鼓勵,更是鞭策。未來,京工服裝集團要在更加精細化管理、精準化服務上下功夫,要根據京城社區的不同特點,進行“社區店”“裁縫鋪”“社區生活館”的市場細分。
站在“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李耀東和京工服裝集團領導班子還有很多計劃:
要計劃參加在上海舉辦的2021年中國國際紡織服裝博覽會,向行業進行“京工1961”社區服務品牌項目的展示;
要計劃以“京工1961”社區店為平臺,和國內知名服裝品牌企業聯手,以共享、開放、綠色、時尚的理念,以合作方式在京城開設“空中實體店”,從為老百姓服務延伸到為紡織同行服務,從供給側改革到需求側改革;
要計劃在京城已開設20家“社區店”“裁縫鋪”的基礎上,2021年繼續增加社區實體門店的服務數量,以服務為引領,構建復合服務功能,滿足消費者需求;
要計劃不斷擴大社區生活館服務領域,增加高品質、高收益的特色增值服務,如傳統服飾文化講座、服飾時尚搭配、布藝創意手工制作等特色服務,融入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讓“京工1961”成為真正的社區生活館;
……
面對未來,李耀東和京工服裝集團領導班子自信而篤定地說到:“京工1961”形成了以社區服務為核心,以基于互聯網的營銷管理創新為重點,以扁平化組織結構和智能數據化管理為保障,以銷售+服務雙輪驅動的社區店連鎖運營模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鼓勵,得到了京城消費者的認可和歡迎,政府和百姓都非常認可的事情,我們要持續做下去,始終按照“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發展之路,為國有企業深化改革加快高質量發展賦能,我們堅信一定會做好!
來源:東方企業文化雜志
京工集團
京工1961
雷蒙·1940 宮溢
北京市紡織服裝職業技能培訓學校
京工時尚創新園
京工1961線上商城